
所选茶多糖提取物均具有降血糖功效,白茶、绿茶和红茶多糖干预组小鼠的血糖下降率分别为53.2%、52.8%及61.6%。
01
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已成为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当前糖尿病常用治疗药物尽管疗效好、见效快,但易带来多种毒副作用,往往导致胰岛素依赖。因此寻求日常食物中的辅助治疗功能成分成为研究热点。
民间已有采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记载。研究人员对茶叶提取物、粗茶多糖和茶多糖的降血糖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茶多糖是茶叶中主要降血糖因子的结论。
茶多糖是茶叶中存在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糖复合物,多为与蛋白质结合的酸性糖蛋白。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茶多糖具有降血糖、抗氧化、降血脂、抗癌、免疫调节、抗疲劳等多种生物功效。茶叶种类对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会产生影响,但相关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类,白茶多糖缺少深入研究和对比。本文选取寿眉白茶多糖作为研究对象,与龙井绿茶多糖、白琳工夫红茶多糖的成分和降血糖效果进行研究和对比,并进一步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
02
茶多糖的实验结论
根据本文实验研究,选取的茶多糖提取物均具有改善小鼠糖尿病症状的作用,降血糖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红茶多糖在降低小鼠空腹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葡萄糖耐量等方面具有优势;白茶多糖在改善小鼠体重减轻情况等方面具有优势。(具体实验步骤和参数请查阅 茶叶科学2019,39(6):652~660 )
试验所选茶多糖提取物均可下调G6Pc和PEPCK基因(G6Pc基因和PEPCK基因均为糖异生途径调控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的增加会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转运至血管中提高血糖水平)的表达量,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进而降低血糖;同时,茶多糖均可下调Foxo1基因(Foxo1基因是胰岛β细胞的一种关键调控因子,对其增殖存在抑制作用,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升高)的表达,减弱对胰岛β细胞的抑制,从而改善糖尿病症状,其中红茶多糖效果最优。此外,茶多糖对细胞炎症分子TXNIP基因(TXNIP基因是一种细胞炎症因子,其表达量的增加会促进胰岛β细胞的凋亡)的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缓解胰岛β细胞的凋亡,其中白茶多糖效果最优。整体表明,茶多糖可通过调控糖代谢途径和调控胰岛β细胞途径发挥降血糖活性。
茶多糖的分子量范围、单糖组成、糖链结构等均为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因素。原料来源、提取方法等都会对茶多糖的基础理化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生物活性。本试验选取的茶多糖提取物降血糖效果整体规律与茶叶氧化程度较为一致(红茶>白茶>绿茶),分子量由大到小分别为绿茶多糖、白茶多糖和红茶多糖。推测茶叶原料的发酵氧化可能使得糖链缩短,导致茶多糖提取物重均分子量的降低,进而提高了茶多糖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茶多糖在不同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调节中呈现的不同优势为针对性选择降血糖的物质提供了参考。
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降糖作用途径较多,靶点也不止一处,剂量、纯度、结构、吸收方式等因素对其降血糖活性的影响以及茶多糖的其他作用途径和降糖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原文:茶叶科学 2019,39(6):652~660《几种茶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
论文作者:刘丹奇1,任发政1,2,李景明2,侯彩云1,2*
1.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 食品质量安全北京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参考引用:刘丹奇, 任发政, 李景明, 侯彩云. 几种茶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52-660. doi: 10.13305/j.cnki.jts.2019.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