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子可成大产业
来源:茶文化与茶健康
|
作者:茶小爽
|
发布时间: 2021-05-23
|
680 次浏览
|
分享到:
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饮品,也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习近平曾殷殷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5月21日是“国际茶日”,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与您一同体悟习近平的“茶之道”。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习近平提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他对乡亲们说,“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他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这一片片鲜嫩绿叶曾经不过是偏僻山村的普通作物,而在习近平眼中,却是能使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上个世纪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曾先后四次来到福安社口镇坦洋村这个古老茶村调研,要求当地因地制宜给茶叶分级,要成片、成规模地种植,科学管理,打出品牌,还亲自指导推进茶种改良,提升茶叶质量。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曾沿着泥巴路走进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茶园,询问白茶是怎么引进的,怎么扦插、采集、加工,销售情况如何,对茶产业发展作出指导。
…………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坦洋村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全村八成以上人口涉茶,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黄杜村白茶种植面积也已从5000余亩扩大到1.2万亩,昔日荒山变身“茶海”。
正如习近平曾称赞的,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茶产业的发展,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绝佳阐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时,习近平步入茶园,沿途察看春茶长势。当从茶农口中得知茶园的收成不错时,习近平高兴地说:“希望乡亲们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良策,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特色产业的发展。茶产业的发展让一座座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一棵棵茶树,一个个茶园,也正铺就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小叶子蕴含新科技

茶科技涉及全产业链,不仅涉及种植环节,还涉及粗制、精制及精深加工环节,以及流通环节等。正如习近平所说,茶科技是一篇大文章。而这篇大文章的“作者”之一,就是科技特派员。
小叶子承载“和”之道
茶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脱贫致富、经济发展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交流,对于文化的交流互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名片”之一,茶对于中国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在谈到中欧两大文明时,他特意提到了茶和酒。
“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以茶论道,以茶交友,茶中传达出的“和而不同”理念,开放合作的信号,相信全世界都能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