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印度,茶是一门非常古老而传统的生意。中国其实自从90年代转内销后,其行业有了很大的升级。而印度则不然,在从1800年代从中国移植茶树种后,其商业模式始终停留在英国殖民时代。有一个印度创业者,决定颠覆这个局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传统的茶行业的生意是怎么样的?其实很简单,首先是种植园,产出和制作茶产品,然后会有一级分销商去各大种植园品茶收购。一级分销商一部分批发给二级分销商,一部分直接零售给自己的顾客。二级分销商一般直接卖给顾客,但也有可能再卖给三级分销商。从生产到一二三级分销商并不单纯是垂直关系,而是同一级之间也有交易,比如一级分销系统可能找同级拿不同品类的产品。这样错综复杂的生产-供货-销售的渠道让这个市场的流转效率低下,营销碎片化,难以找到自己的消费者。于是,这个叫做Kaushal Dugar前金融分析师,决定跨界去做一个颠覆茶行业的项目,创立了teabox茶电商品牌,并且他认为自己不是在运营一个茶公司,而是一个科技公司!
硅谷有一个创业宗旨,就是尽可能的砍掉中间商,teabox的投资方就是美国硅谷的投资机构,因此teabox的基本模式就是让茶园的茶直接卖给消费者,即F2C(factory to consumer),但实际操作起来不可能让茶园直接对接消费者,因为印度的茶园生产粗放,茶园主也都是农民,不懂互联网,因此teabox就成为唯一的中间商,提供营销、包装、运输、售后等服务。
teabox去中间化的模式,左图是传统茶行业交易,过程复杂,时间长,要经过七个环节,右图是teabox的模式,只需要三个环节,时间短
teabox的具体模式是怎么做呢?跟印度茶的国情有关,印度茶主要是销往海外,国内消费不起高端茶。但销往海外需要经过长距离运输,传统的行业人不懂海关等运输政策,往往要耗时6到8个月才能到消费者或者大批采购人的手里。经过这么长时间,茶叶往往失去了新鲜度,并且在这个环节上,有许多中介商层层搜刮利润,导致价格昂贵。
而teabox说,能够利用他们的科技和供应链颠覆这个有着400亿规模的印度茶传统销售模式。怎么做到?他们建立了一整套采购、营销、分销的模式。在采购和运输环节上,他们采用了真空和冷藏技术。同时他们采用的是全球化采购,全球化销售。在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等开通的茶园合作,销往全球90个国家,在许多小国都有销售业务。




teabox包装、存储、运输生产车间
在运输环节上,teabox开发了一款软件,能够寻找最快、最高效的跨国运输线路(这个技术和我们的海外购其实一样,就是找一些航运、空运、退税、保税等优惠信息整合起来,找出一个最优的方案,技术上不难实现),在这套软件算法下,过去运输到俄罗斯的茶需要一个月,在teabox的平台上只需要一个星期。
在去中间化上,teabox销售与TWG同一个货源的茶,价格不到其一半。teabox的价格一直保持在市面上的60%左右。
但最关键的来了。网络茶行业电商模式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喝不到茶,怎么知道茶好?以及怎么知道用户喜欢喝什么茶。teabox采用的是数据分析,他会去挖掘用户曾经在网络上购买茶叶的记录,根据记录分析用户喜欢的茶类,向其免费赠送样品。另外teabox推出了一个订阅计划,一个月20美元,每个月就可以收到一箱带有印度许多茶园新鲜制作的茶样品,用户尝试过后反馈给teabox,teabox再根据这些反馈给每一个用户建立数据库,逐渐为每个用户量身打造茶品。teabox目前在网页端和移动端都实现了个人定制的功能。
teabox网页
teabox的种子轮是其第一批天使客户,是硅谷著名的投资机构Accel Partners的其中一个合伙人。这位投资人不爱喝咖啡,爱喝茶,但是他苦于没有找到好茶的渠道,在一次无意间看到teabox的网页,并且对其模式感兴趣,于是在其种子轮投资了一百万美元。天使轮这位投资人所在的公司(投资圈就是这么复杂,同一个公司,但不是同一只基金做了天使轮投资)又追加了六百万美元。Accel Partners投资过的案例有,愤怒的小鸟、Dropbox 和 Spotify。



teabox新品
在过去的一年,teabox的销售额增长了十倍,全球团队也拓展了三倍。未来他们将加紧步伐优化他们的模式,拓展他们的合作茶园,服务更深入他们的用户。目前teabox已经开通中文网页,可以直接搜索teabox,但是没有国际版的功能齐全。
你怎么看teabox模式


在创业初期,在没看到teabox之前,他们想的东西我们都想过,譬如去中间化、用户数据分析,包括如今我们也是有用数据在处理用户的饮茶偏好,但在用户不多的情况下意义不大。考虑到初创公司是0-1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就是单点突破,建立起我们设想的庞大网络模式,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对于我们这种毕业团队明显不可能,于是我们第一阶段选择了资金需求小创造力强的茶叶IP内容。最重要的因素还有,teabox的天然优势在印度的出口传统,大多数茶园符合出口标准,可以迅速搭建跨国贸易。中国则不然,中国茶销售利润高于国外销售,且出口的食品安全高门槛无法达到。后面是看到跨境电商这个版块,可以越过所谓的食品安全监测门槛,但是一直没有资金和时间来拓展这个版块,我们尝试过加拿大、俄罗斯的业务,但是体量太小,始终是个人的小单,大批量的订单门槛无法达到。
对于teabox的模式,中国茶行业是否能借鉴呢?来留言交流探讨呗。
转载于: 茶猫 茶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