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8年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变化,新商业浪潮下,时代在变化,商业的变化也愈加迅速。离2018年盘点时间也越来越近,中国的消费市场,咖啡×茶饮市场有人说:已经是红海一片,其实细分品类的蓝海一直都在;比如消费者的品味改变了,一线茶饮店铺的面积越来越大,三四线城市茶饮市场也是很是火爆;瑞幸咖啡一开始就向星巴克展开挑战,喜茶的黑金实验室开了,奈雪的海外店已在布局-----但他们深层的需求并没有变,有人看到了背后的趋势;国内咖啡潮已经涌现过一潮;下一个三年,茶饮应该可在空间商业模式(工厂店,实验室,研究所,综合跨界空间)上有创新的格局,尤其是在跨界组合上应该有更大的突破(高端品牌强强联合和茶饮+餐饮的跨界组合)下一轮的厮杀才刚刚开始!
咖啡因是咖啡的灵魂,糖是饮料的灵魂,滋味是茶的灵魂。
咖啡与茶,更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战场!
咖啡风暴
如今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未来?传统的商业模式就是传统的生意,新的商业模式就是新的创新和机遇。
新茶饮的发展,的确带动了茶商业模式的转变,甚至是颠覆,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越来越多的茶企,茶人开始找寻新的商业机会,开始挖据茶所带来的新的商业价值,让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从线下店铺到线上电商,让很多茶企和茶饮因势而起。
其实,无论是哪个行业,谁能做到顺势而为,就能抢占先机;构造新的商业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咖啡与茶,亦是如此!
咖啡零售行业没有低端品牌,目前呈“三足鼎立”的局势:星巴克,瑞幸,连咖啡。
星巴克不断强化“第三空间”的体验,从上海烘焙工坊到全新多重体验式旗舰店----星巴克臻选北京坊旗舰店。
各种创新的新举措都在门店的实际运用中得到了体验:定制化服务,移动点单和外送都是在改变和创新。同时,星巴克还宣布与雀巢成立全球咖啡联盟,并收购了星巴克零售的咖啡业务。
雀巢并宣布在中国邻国(越南同乃省)成立了胶囊咖啡(多趣酷思)的工厂。通过与星巴克的合作,雀巢将雀巢咖啡,胶囊咖啡和星巴克三大经典品牌组建成为独特的咖啡组合。
雀巢全球著名的咖啡生产商,拥有“雀巢咖啡”和“奈斯派索”,“多趣酷思”三大咖啡品牌。
雀巢近两年收购举动不断,并耕深咖啡市场,从收购蓝瓶子咖啡到星巴克的零售端业务;雀巢对咖啡的业务布局更是坚定不移的。
在新零售的发展下,中国也出现不少本土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连咖啡等新零售品牌同样获得了资本青睐,同样也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咖啡的消费方式。
连咖啡的核心模式就是“线上外卖+社交裂变”。“裂变”是其主要的流量来源:从口袋咖啡馆的游戏化分销,到福袋的另类红包的分享,再到拼团1元拉新的玩法;基本都是“裂变思维”的线上营销。
这一系列的玩法,都是在“利”的根源上,包装了一层体面的社交驱动力;连咖啡的新品开发和命名都充满了社交感觉,像“万能咖啡”“防弹咖啡”“生气的冷萃”等趣味的命名。
瑞幸咖啡今年很火爆。高品质,专业化是瑞幸咖啡的定位。
产品上更是对标星巴克的,甚至用了比星巴克更好的咖啡豆,在售价上比星巴克要低。在营销上,通过下载APP首单免费,另外在推广活动上买2赠1,买5赠5,同样也可以免费送给好友咖啡各自得一杯体验活动;并与浦发联名:这个冬天,用150杯咖啡温暖你。

在店铺的装修上,简洁风;产品制作上,使用的是全自动的咖啡机,出杯上有很大的优势。

咖啡市场一直比茶饮市场竞争激烈,咖啡风暴在他们的努力下, 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大大小小的私人和个性的咖啡馆,咖啡消费人群的扩大,整个咖啡的市场需求也增加了是一件好事。
中国茶同样需要改变,如果不尽快因时而变,今天的巨人到了明天很可能就会被消费者遗忘。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茶都到的理解,说到茶总会想到的是历史,从药饮到饮用,从普通产品到特殊的商品,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的发生演变。无论商业模式和饮用方式如何变化,产品最终是根本的需求。
茶饮风暴
2018,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盛茶香。中国茶在品饮的基础上被赋予更多的意味,让茶的味道,不仅用来喝,也让空间上更胜一筹。从茶饮到中国茶-------从高潮到退热,2018下半年,从整个产业来看,茶叶市场升温,茶饮市场却在退热。10年前想开一家茶饮店很容易,10年后的今天再想开一家能活下去的茶饮店就有点难。

新茶饮的出现更是带动了中国茶叶市场的一次飞跃。喜茶,奈雪,GaGa鲜语,因味茶等新茶饮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强化了品牌,跨界联姻,扩展产品组合,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创造了强大的股东价值。对于产业链的打造也是精心布局,茶叶和水果供应链到茶饮品牌更是从茶园,田园到茶杯的打造。
一个品牌能否在这个市场中站稳脚步,靠的的是品牌的独特气质和认同价值观的忠实客群。但是对于老茶饮品牌和老茶企的升级,不仅需要产品上的创新,更需要从中找到整个品牌模式阶段创新的新思路。

像这俩年的喜茶,不断的从空间和产品上来增加体验,从黑金店,PINK店,DP店,白日梦计划,到最新的黑金实验室,更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还有华南品牌楽楽茶,从粉色草莓主题店,集合店,脏店,再到制茶工厂店,不断探索新茶饮的可能。

在资本助力下得一线品牌,扩展店铺很快。地域性的品牌更是模仿一线品牌也做的风生水起。其实2018下半年呈现的茶饮趋势很明显:一二线新茶饮品牌引领风骚,三四线茶饮品牌努力做自己。
在这个碎片化的世界里,消费者眼花缭乱;三四线品牌瞄准有吸引力的需求空间,市场份额可能胜过那些一二线的大品牌。
咖啡×茶
一场始料未及的战场!
当你站在产业链上空俯瞰时,就会发现,咖啡和茶饮中的每一个品类都有巨大的机会。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是创新出来的,其两者的本质是现代化和后现代化。
中国当下的饮品市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有人欢喜,有人愁。2018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达到了680亿元,店铺数量超过44万家。未来,留给茶饮品牌的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繁华散尽,的确也当深刻反思;期待一个茶饮上市品牌,更期待茶饮的下一个三年,或许是下一个风口!
本文来源于新茶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