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杭州茶爽科技有限公司网站!热线电话:0571-88038222
 企业邮箱
嗏 玛 道
TEA HOUSE
茶水可杀灭并有效抑制细胞内新型冠状病毒复制
来源:茶爽 | 作者:吃茶爽 | 发布时间: 2020-02-27 | 521 次浏览 | 分享到:
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新增病例正在下降,治愈病例也越来越多,这些好消息越多,感觉美好自由的日子就越近了。防控防疫从我做起 坚持戴好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餐....
但是疫情还没结束!我们依然要坚持下去!

结果表明,与未经茶水处理的病毒对照组比较,茶水处理组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增殖量降低了1万-10万倍;而用于冲泡的开水、市售饮用水对照组,其增殖状况与病毒对照组一致,提示茶水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的细胞外杀灭效果。其次,研究组还采用0.25~2 mg/mL的茶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小时后的细胞进行处理,培养48小时后,发现0.25 mg/mL的绿茶,1~2 mg/mL的大红袍和0.5~1 mg/mL的铁观音均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能力,抑制效果随茶水浓度上升而提高。

本研究首次发现以茶多酚(包括儿茶素)为主体的茶水,在体外培养细胞中,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的细胞外杀灭与细胞内增殖抑制作用。

茶饮料是我国上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具有防病、治病与养生的健康饮料,因此研究组认为喝茶可能会有益于新冠肺炎的预防


来源:浙江省疾控中心官方微



茶叶的抗病毒功效


  茶叶作为一种具有诸多保健功效的健康饮品,具有突出的抗病毒活性,已被证明对腺病毒(Ads)、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单纯疱疹病毒(HSV)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茶叶及其提取物主要抗病毒作用的机理包括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与入侵(如腺病毒,肠道病毒,HBV、HCV、HIV、HSV、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及病毒基因的转录(如肠道病毒、EBV、HBV、HCV、HIV);以及破坏病毒的结构与功能(如腺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

茶叶中的抗病毒成分


现有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氨酸、儿茶素、茶黄素等均为有效的抗病毒活性成分,各大茶类都具备一定的抗病毒功效。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catechin gallate, E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等,其中EGCG因其最为突出的活性而备受国内外科学家关注,也是茶叶发挥抗病毒作用最为关键的活性成分之一。

茶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氧化、聚合为结构愈加复杂的多酚类,如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Liu等人的研究发现茶黄素浓度在1 μmol/L时能有效地抑制HIV-1的复制,同时发现茶黄素中含有没食子酸基的单体抑制HIV-1的效率明显高于不含没食子酸酸基的茶黄素单体。

此外,茶叶中的茶多糖、茶氨酸等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病毒感染的防治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