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临床营养联盟等单位日前在京举行的《生物资源开发与临床营养研讨会》,专家认为功能性医用食品是未来医用食品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良好的功能改善作用,比纯营养类医用食品作用更全面一些。
功能性医用食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由于完全或部分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或代谢紊乱人群的每天营养需要,或满足由于某种医学状况或疾病而产生的对某些营养素或日常食物的特殊需求加工配制而成,而且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的配方食品。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汤里的营养比较多。因此,在一些病人住院不能进食或者进食量不较少的情况下,家人都给患者喝大量炖煮的汤水,煮汤的鱼、肉、禽类患者食用的却很少。而汤里仅有少量维生素、矿物质及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汤里所含蛋白质只有肉里的7%至10%。众多临床经验表明,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较为普遍。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尽量让病人食用易消化又能补充营养的食物。
功能性医用食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医用食品。我国有大量天然药食两用资源,如茶叶、木瓜、大枣、白果、葛根、桑葚等,其中含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如多酚、环磷酸腺苷、黄酮、异黄酮、花色苷、三萜内化合物等有显著抗氧化、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及保肝护肝等生物学功效,在临床多种疾病的营养治疗和辅助治疗有潜在应用价值。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功能性医用食品的发展还相对比较缓慢,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医用食品行业与技术已非常完善,但我国对天然功能因子为主要强化补充剂的系列新型临床营养制剂或功能性组件的研制水平还比较落后。有关方面应加强对多种天然活性因子的筛选、富集、活性分析及制备工艺研究,以提高我国药食同源类功能性医用食品的水平。